今年夏秋两个收获季的多雨天,一下凸显出淮南市毛集试验区先行发展粮食烘干设备的先见之明。
年初,毛集试验区农业发展局就把粮食产后处理作为促进农民增收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、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来抓,积极推广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,粮食干燥与储存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。全区粮食烘干机械已达到130台,日烘干能力较上年提高了2倍多。烘干能力的提升,既保证了夏秋粮颗粒归仓,也让试验区农机化的发展成为全市新亮点。
在着力发展粮食烘干设备之初,试验区农发局一班人重点抓住五个环节进行进行推进:一是科学规划。根据全区粮食种植面积和农民需求,正确研判,科学规划,合理布点,确定烘干机械最佳服务半径。二是宣传引导。利用电视、网络等形式,大力宣传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好处,引导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粮食加工企业购置粮食烘干设备,调动了农民使用粮食烘干机械的积极性。三是政策扶持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粮食烘干机械重点倾斜,实行应补尽补。四是加强服务。区农业发展局与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联手,对烘干机操作人员开展上门免费培训,全面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水平。五是实现双赢。夏秋两季阴雨连绵,粮食烘干机大显身手,农民收获的水稻全部用粮食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,稻谷价格较上年每市斤提高0.5元左右,粮食烘干企业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。(毛集试验区农业发展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