摆下“铁牛阵” 勇当致富带头人——枞阳县贵强农机合作社谢贵与农机的那些“事”

作者:枞阳农机局 本站发布时间:2017年08月23日
    今年42岁的陈瑶湖镇水圩村农民谢贵,以敏锐的眼光,灵活的管理,高度的信誉和赤诚的爱心,建起“铁牛阵”——枞阳县贵强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,创出了一番红红火火的业绩,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。
 
    谢贵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,初中毕业踏上社会后,便一直为发家致富努力打拼。先是在江苏等地做了几年服装批发生意,后来见父亲年龄大了,毅然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在陈瑶湖集镇的木材生意。但他越来越觉得木材生意没有多大前途,必须另谋出路。他敏锐地发现,许多农户耕种依然靠牛力人工,青壮劳动力又普遍外出务工,出现了耕种难的现象。他及时转行,于2007年投入16万多元购买了两台大型旋耕机,开展起为农户代耕的业务,很快便小有名气。
 
    2009年在安庆农机局和枞阳县农机局的组织下,他协调23台收割机带队到蒙城县双建镇支援小麦收割,当时阴雨较多,影响作业,但他认为机手是自己组织来的,不能让机手吃亏,即使停机歇业,他照样坚持支付每台收割机的正常租金,7天中他损失7万多元。但这次的经历让他豁然打开了思路,那就是把机手组织起来,抱团发展。同时,他豪爽的做法也赢得了更多的尊敬,为日后发展合作社以及和蒙城农机手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   
    2011年秋天,谢贵终于联合3位农机手组建了枞阳县惠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。2013年春天,合作社更名为贵强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,社员带着农机入社,大小不限,多少不限,当时共有5名社员。经过4年多的发展,合作社的社员已达到32人,仅大型旋耕机就有12台。
 
    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中,谢贵采取统一与自主相结合的灵活办法。所谓统一,就是合作社对外统一签订农机服务订单,对内统一提供技术支持,必要时统一调配使用农机等等。所谓自主,就是合作社将农机服务订单任务合理划分给社员,社员自主组织机械作业,营业收入归社员自主支配,合作社不平调不提成。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,合作社的农机显得不足,但社员购买一台收割机,除了机手,还至少需要雇用一名小工配合,而陈瑶湖镇当地劳动力价格较高,所得的利润空间相对于蒙城等地要小得多。为此,谢贵采取了“借鸡(机)生蛋”的办法,仅每年单季糯稻收割的2个多月时间里,谢贵都要从蒙城调来120多台收割机,合作社向他们提供机收业务,每亩收取5元左右的管理费。每天收工后,众多的收割机有序地停在陈瑶湖集镇上,成为一道壮观而独特的风景线。
 
    谢贵的合作社不仅立足陈瑶湖镇和周边乡镇,还对陈瑶湖镇在外承包土地的农户有求必应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2015年普济村民王立彬等人在江苏靖江种了1000多亩小麦,收割前遭遇阴雨,成片倒伏,当地收割机不愿为他们收割,谢贵接到王立彬的求救电话后,立即以合作社的名义在南陵县组织6台收割机赶到靖江,及时为王立彬解决了困难。
 
    此外,谢贵和用户及机手约法三章,农机手作业期间不得喝酒。一经发现,视情况取消机手该笔业务或取消与农户的订单。合作社成立以来,做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。   
 
    近年来,谢贵的合作社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,每年机耕3万亩左右,机收(含小麦)4万亩左右。每年4个多月的农机服务期间,社员平均每户获得纯收入7万元左右,合作社32户都成了富裕户。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8岁的苎镇村农民张贵青,妻子身体多病,一直没有生育,他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,整天沉迷于赌博,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。谢贵于2013年3月动员他参加了贵强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,缺少资金,合作社为他垫付7万多元购买了大型旋耕机;不懂农机,谢贵亲手教会了他。自此以后,他象换了一个人一样,戒了赌博,一心持家,每年收入都在七7、8万元,前些年抱养了一个小孩,一家人和和美美,他经常说是谢贵给他带来了新生活。
 
    谢贵不仅为合作社社员谋利益,而且尽量让利于农。他及时调入大量农机,为降低收费标准创造了条件,他的合作社机耕收费35元/亩,机收收费65元/亩,均比周边要低5—15元/亩左右。
 
    “我今生最大的梦想是让广大农民穿着皮鞋种田,也就是说,要为农民提供全程农机化服务,让农民不用下田就能完成种田。”朴实的话语透着谢贵的“农机梦”。他,正在朝着这个梦想努力着。(枞阳县陈瑶湖镇农机站 赵学正)
 
新闻来源地址:安徽农机网